全天候的Wi-Fi
新的联网模式正逐渐形成。Pyramid Research公司的分析指出,到2007年全球将有7亿的Wi-Fi用户。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对这项技术的大力推动功不可没,相应的,在其迅驰芯片组合中集成Wi-Fi技术的创意已经让这家公司成功地介入了无线通信市场,这正是它之前所预想的将会带来巨大财富的关键领域。
2004年9月7日至9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秋季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再一次聚焦到了无线技术上,英特尔继续迅驰之路的规划已经展开。英特尔表示,以“卓越的移动娱乐体验”为口号的迅驰未来版本“Sonoma”将于明年初上市,紧随其后登场的将是“Napa”平台,它将采用基于英特尔65纳米制程、代号为“Yonah”的全新双内核移动处理器。该平台还将采用代号为“Calistoga”的全新集成显卡芯片组以加强图形功能,以及代号为“Golan”的下一代英特尔无线解决方案。
看起来英特尔信心十足,但这并不代表现状已经足够乐观。Wi-Fi网络仍然继续迅猛增长,但用户仍然对连接的复杂性和网络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还没有人相信现在就能像打手机一样全天候、随时随地地使用Wi-Fi网络。在IDF上,英特尔讲述了它眼中的解决之道:全新笔记本电脑平台能力,推动实现全天候电池使用时间的行业协作,对移动计算软件应用的优化,以及智能、移动、模块化网络基础架构的发展。
终端设备的改进让人期待,与此同时,无线网络也在完善。除了政府的推动,每个家庭各自的网络也逐渐建立起来。不要以为只有技术人员才能在家中布线结网,北美家电市场里的Linksys无线接入点、国内IT卖场里华为3Com公司的SOHO类无线路由器,正在努力把自己变得像家电一样“平易近人”。当然,让无线网络的设置和使用变得更简单是必须的,这需要软件的支持。
针对这个问题,英特尔和思科公司的事业部门Linksys在8月下旬发布了可简化无线网络设置、确保安全性以及运用的软件—英特尔智能无线解决方案(Intel
Smart Wireless Solutions)。该软件面向英特尔迅驰技术,支持迅驰、Linksys无线路由器以及接入点,包含了配置向导、高级故障排除和自动安全设置软件等功能。两家公司预计,到2004年第4季度,用户将可以使用到安装该软件的笔记本电脑。
而要实现“全天候的Wi-Fi”,电池技术也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正如英特尔副总裁兼移动计算平台事业部总经理Anand
Chandrasekher所说,“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要想实现真正的移动化,我们还必须努力摆脱电源插头。”反倒是手提设备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功能让电源线似乎更加难以“切断”。
目前业界主要有两种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一个是减少设备的电源消耗,上下游厂商都在尝试减少设备内各部分的电源消耗和优化系统级电源消耗。在这次IDF上发布的ACPI规范3.0版解决了其中的部分问题,ACPI是由康柏、英特尔、微软、东芝和Phoenix公司联合制定的
BIOS 规范。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新的电源资源,比如燃料电池。作为极低污染、极高能量密度的产品,燃料电池为延长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中的电池使用时间描绘了美好的前景。自东芝公司在2003年首次将燃料电池直接与电脑连接以来,富士通、NEC、三星等高科技公司也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燃料电池。不过燃料电池也有一些弱点,例如成本太高、不可以充电只能用补充燃料等等。当然也有别的厂商另辟蹊径,例如日本电池厂商Pionics正在开发锂聚合体充电电池,并计划在2006年运用于迅驰笔记本电脑中。
融合各种无线
事实上,要成全“随时随地”的无线,还必须考虑到,Wi-Fi只是众多可以实现同一目标的优秀技术中的一个。哪种技术将处于最有力的地位?其实,每种技术都有机会,也有明显的弱点。况且,持有不同技术的科技公司之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利益和竞争关系。
这里不得不提到IDF上的一大亮点—英特尔首度展示的代号为“Rosedale”的WiMAX样本芯片。WiMAX已非新技术,它一直被定位为ADSL、有线电视网络在广大郊区的竞争者。但是,目前正在制订中的新规格“IEEE802.16e”已经把目标瞄向了从固定设备到移动终端的广泛领域。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样本芯片亮相也意味着英特尔将以最快的速度让WiMAX芯片价格接近Wi-Fi芯片,WiMAX
已经“扩张”到Wi-Fi的“家门口”了。
同样在这次IDF上,英特尔、NEC以及德州仪器三家公司分别展出了近距离高速无线规格“Wireless
USB”系统,并现场演示了彼此间的互联。以英特尔为中心,实现USB无线化的“Wireless
USB”开发工作正在有组织地进行,并被英特尔看作是推动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无线技术)的第一步。UWB技术可以达到的最大通信速度是480Mbit/秒,因而备受业界关注。
纷繁的技术似乎已经让人嗅到硝烟味儿了。为了了解未来几年这一场戏将如何展开,我们首先要明白这些技术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频率干扰就是一个常见问题。尽管困难重重,英特尔仍然是融合的坚实支持者,就在8月下旬,它推出了全新的三模无线模块(支持IEEE标准802.11a、b和g),让用户可以不再为不同的Wi-Fi网络而伤神。而NTT
DoCoMo在今年7月也发布了将3G服务“FOMA”和无线LAN融合在一起的手机。Sierra公司则提供让笔记本电脑借助手机网络接入互联网的PC数据卡调制解调器,在2005年初实现两个网络的“无缝”切换是这两家公司的共同目标。
不过,同时支持多种无线网络协议与“无缝”绝非一个概念,观看一段在线视频节目的用户并不能忍受从一种网络切换到另一种网络时的不连贯,他们只希望拿到一个能连续播放的“黑盒子”。英特尔曾经在其推出的“通用通信器”原型里试图解决这一问题。显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技术只是实现“无缝”的部分因素,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通信事业部总经理马宏升曾表示,“政府的信道分配政策将是允许无线技术共存的关健。”另外,不同网络运营商的相互角力也会影响到未来的技术格局,甚至影响到某一种技术的生存,这可能是阻碍“更好的无线”到来的最大因素。
|